为提升课程质量,增强理论授课的的规范与生动,更好地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9月举行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课程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并进行授课内容的深度研讨。
课程负责人李敏老师总结了目前“纲要”课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对课程的价值属性重视不够,偏向历史讲述和细节,挖掘思想性、理论性不强;没有很好的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术流派、学术观点、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介绍;有的课堂进度安排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偏重中共成立前或者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等等。
王海浪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专题印象深刻,王老师引用了丰富的史料,以大量历史细节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是靠着广大的人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正确对待主义保证了前进的方向,牢固的、严密的组织凝聚了最坚定的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赢得革命胜利的原因,这也是保证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不偏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
葛超老师则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一专题,这个问题是“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会存在许多困惑,尤其是,为什么说中共是中流砥柱?通过这一专题内容的培训,老师们进一步熟悉论点及不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了许多之前不熟悉,或未能完全理解的资料,解决了困惑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会,老师们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为新学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注入了新的动力。
(撰稿:李敏 编辑:张瑜 初审:葛超 审核: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