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面对面——陈国良院士与通达学院师生交流座谈

来源:计算机学院日期:2025-04-10点击:11

4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全国高等教学名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名誉院长陈国良教授莅临我院考察指导。学院在扬教1-207会议室举行了“院士面对面”师生座谈会,院长王国平、党委书记赵允玉、常务副院长杨立军、副院长张伟等院领导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院士的智慧之声。会议由常务副院长杨立军主持。

王国平院长代表学院对陈国良院士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陈院士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通达学院始终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五个通达”建设,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   

陈国良院士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成长课。他深情地说:“教书育人是我一生最满意的事业。”陈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心得体会。他提出“三分严教、七分生教”教育理念,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在谈到人才培养时,陈院士着重指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陈院士还回顾了自己参与我国早期计算机研发的历程,以及在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与挑战,并鼓励师生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代表们积极踊跃,围绕专业学习、科研创新、职业发展等问题向陈院士请教。学生代表提出了关于交叉学科研究、大数据就业方向等话题,陈院士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他以“文言文中的逻辑思维”为例,强调理论根基的关键作用,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科研和实践的重要性。陈院士还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笑言:“我天资平平,能有点成绩全靠‘挑担夫’的韧劲。”(陈院士学生时代因劳动积极获此昵称)其真挚幽默的回应引发全场掌声,也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的一面。他勉励青年学子要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座谈会结束后,陈国良院士与参会师生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珍贵的时刻。此次陈国良院士的到访与指导,学院师生倍感振奋。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汲取院士的智慧和经验,秉承南邮红色基因,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致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陈国良,男,19386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全国高等教学名师。他首创适合我国国情的“三高三低三易”高性能计算机体系化理念,研制了“东方红一号”火炮指挥仪、KD系列、SD系列等国产计算机,推动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他首次将神经网络等非数值并行算法引入国内,构建了“结构—算法—编程”一体化研究方法,推动了国内高性能计算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创新;他创建了首个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等5个科教平台,创立了全国并行计算教学体系,推动了我国并行计算学科的发展与整体建设。陈国良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与应用的先驱、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创始人和高性能并行计算学科的奠基人。

陈国良院士做讲座

王国平院长致欢迎词

赵允玉书记现场交流

杨立军常务副院长主持会议

陈国良院士与师生交流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撰稿:韩腾跃 编辑:李家艳 初审:余永红 审核:徐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