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者:电气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2-04-17浏览次数:33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03号)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

二、建设目标

深入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和教师育人主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入各类课程。在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中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逐步建成一批课程思政有特色、树品牌、成案例的示范课程,形成南邮课程思政品牌成果。

三、建设思路

按照全面发动、分批建设、示范引领的建设思路,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推进课程拓展思政元素。以价值引领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打造以三全(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目标,以两分(分层次、分类别)一主线(培养过程)为实施路径的课程育人体系,全面落实落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与专业教育实现基因式融入,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究,逐步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和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一)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这一主线中,实施分层次、分类别的两分式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构建教务主管部门、教学单位、全体教师三个层面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推进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课程性质,分类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深入整合和细化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能反映历史共性及时代特性的隐性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贯彻产出导向(OBE)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评价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等环节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备课和教学准备,再到教学实施与评估评价等,将课程思政教育全面落实到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全过程和全要素。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基础,加强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和交流推广。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和带动全校所有院(部)和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每年在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作中单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先推荐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一流本科课程。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率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积极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机制。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等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本科一流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等工作中设置育德功能指标。在《南京邮电大学课程评估暂行办法》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进一步形成全方位育人有效机制。

四、建设内容与要求

着力探索和建设体系化、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八个一”工程,即制定一套课程教学大纲、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推进一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建设、开展一场校级课程思政授课竞赛、汇编一套课程思政微课作品集、编印一部优秀案例集、撰写一本教改论文集、提交一份督导质量报告等,构建具有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团队责任重大,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学科的内在精神价值体系进行梳理,用以指导和引领全校的课程思政工作。

(二)不断完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专业课程建设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各方面均要体现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团队应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工作中做好示范、指导和咨询工作,发挥思政课引领作用。专业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寻找契合课程特点的思政融入元素,每门课程要求至少确定10处以上的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行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良素质教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踏实严谨、勤奋好学、坚强意志、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等。

(三)增强教师育人能力和素养,建设课程思政优质师资团队

教师是育人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工作中主动研究、主动探索,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按照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有计划、分批次对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四)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

通过课程思政微课竞赛、说课大赛或申报评选等方式,遴选产生一批基础好、实力强,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较好,对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示范课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授课对象等,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等各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做到恰当合理、不生硬。注重挖掘和开拓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编写和选用高质量配套教材。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采取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思政元素展现形式,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中。

结合专业特点,深入贯彻OBE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构建符合学科专业和课程思政教育规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立课程育人目标与专业育人目标的支撑、映射关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弘扬劳动精神、锤炼意志品质。

(五)积极创建南邮课程思政的品牌成果

按照学校设计、学院落实的工作思路积极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成果。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和相关研究,依托我校学科专业优势、行业资源优势,找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融入点,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落实方法和手段,进行集成创新。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成果与实施效果进行分享交流、观摩示范等,并组织撰写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形成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寻求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突破,形成一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课程、教材、项目和教学成果,打造具有南邮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品牌成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教务处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教务处和学生处、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确保课程思政专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顶层设计,设计与完善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之中。各学院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责任体系,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经费资助,用于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改革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凝练成果,扩大成果的展示面和辐射效应。鼓励各教学单位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经费中应充分体现对于课程思政相关建设工作的支持。

(三)加强评价考核。把教书育人作为核心内容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对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将课程思政改革纳入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注重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课程学习后的价值判断、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督查制度,跟踪了解课程思政推进落实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