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经世讲堂丨以史为鉴:《出师表》中穿越千年的管理方略

发布者:商学院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10

4月22日晚,由商学院主办、融媒体创新创业基地承办的“经世讲堂”第43期在学术报告厅开讲。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商学院教师陈婷受邀作题为“以史为鉴:《出师表》中穿越千年的管理方略》”的学术讲座,带领同学们从古典名篇中挖掘现代管理智慧。

讲座伊始,陈老师以一段深沉激昂的《出师表》朗诵视频引入主题,让同学们在古文的韵律中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她指出,《出师表》不仅是忠臣谏言的典范,更蕴含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哲学,其战略思维、人才观和制度设计对当代组织管理仍有深远启示。

接着,陈老师将从目标管理、人才管理、制度设计和领导力艺术四个方面讲解《出师表》中的管理方略,同时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展开分析。

首先,陈老师指出诸葛亮在文中明确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三级拆解,将其落地为北伐规划、内政巩固、外交联合等具体行动。她强调资源整合与执行控制的重要性,以诸葛亮在北伐前“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充分筹备为例,说明管理者需系统协调人力、物力资源,确保战略稳步推进。

其次,在人才管理方面,陈老师解读了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德才选拔标准,以及构建的“精准适配—文化驱动—授权监督”闭环人才体系。她特别提到诸葛亮的“适度授权”智慧,如托付郭攸之、费祎等人才“斟酌损益”,既赋予其自主性,又通过“咨诹善道”实现监督,这与现代“赋能型领导力”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后,谈及制度设计,陈老师阐述了《出师表》中“先帝遗诏”强化法理合法性、法治框架约束权力等内容。她类比现代企业,指出蜀汉国力薄弱,更需制度提效,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体现的扁平化管理,能减少内耗,与当代“敏捷组织”理念相契合。

最后,在领导力艺术方面,陈老师以《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谦逊自述为例,解析诸葛亮如何通过共情叙事消除君臣隔阂,塑造影响力。他既用“危急存亡之秋”强化危机意识,又以“报先帝忠陛下”凝聚价值观,这种刚柔并济的沟通艺术为现代管理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讲座的尾声,陈老师总结道,诸葛亮的方略核心在于系统思维,战略、人才、制度、领导力四者环环相扣,当代管理者或创业者均可从中汲取“以弱胜强”的破局之道。

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赵哲曼  摄影:李子晗、叶鼎昌  编辑:张晓  初审:闫志龙  审核:梁一丹)